本月中旬,蔡亮结束了在上海的5年任期。这位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(驻沪办)主任2020年3月到任,从最初两地来往不便并受“修例风波”影响,到如今沪港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,合作广度与深度明显更上一个台阶。
如果再拉伸时间维度,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,特别是2003年沪港合作会议机制成立以来,两地合作愈发深入。那么展望未来,沪港合作的下一个突破点会在哪里?
“精准”对接,是蔡亮给出的答案。
只停留在数字上已经不够
今年8月,结束在上海的“金字塔之巅:古埃及文明大展”后,250件埃及国宝运往香港。今年11月20日至明年8月31日,“古埃及文明大展:埃及博物馆珍藏”将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,所有文物均是首次在港亮相。
“是上海对香港的支持,才促成了这次展览安排。”蔡亮告诉记者,通过上海文旅部门及上海博物馆牵线搭桥,帮助埃及大展精品来到香港,向香港和更多海内外观众呈现古埃及文明。
在她看来,这是沪港间“精准”寻找合作项目的成功实践,“双城机制化合作已有20多年,‘精准’找到惠及彼此的合作领域,对双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”。
她以沪港青年交流参访为例,如果只停留在数字层面看每年有多少香港青年来上海、多少上海青年去香港,显然已经不够,“现在不只是接触上海,更需要深入了解上海”。比如,香港青年不再只参访上海一地,而是用好沪港平台和上海辐射能力,全面了解长三角发展。再如,去年在沪港多个社团努力和驻沪办协助下,100多位香港学生乘坐国产大飞机C919飞抵上海实习,进一步了解上海各方面的发展。
还有就是双城在文化领域的合作。“每次我在上海看到精彩演出,就在想能不能引入香港。”去年初,王家卫《繁花》引发在沪港人的追剧热潮,蔡亮也难掩对《繁花》的喜爱:“看完普通话版本以后,我又去看了沪语的版本。”
她并不担心上海节目登陆香港后会水土不服,就像今年“上海西九文化周”期间,粤语音乐剧《大状王》在上海演出一票难求一样,上海本土节目同样也能在香港广受追捧。
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指出,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。蔡亮期待,未来能进一步用好香港中外文化交流平台的优势,不仅让上海文化产品通过香港让全世界了解,更应该让全世界的优秀演出剧目通过香港,进入上海及整个内地市场。
上海是人才与项目的大码头
香港驻沪办坐落于西藏中路168号都市总部大楼,面朝人民广场。从蔡亮的办公室往西望去,能看到人民大道200号前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。
这是香港特区政府在内地设立的第三个办事处,明年将迎来成立20周年。得益于香港与上海及华东地区合作走深走实,近年来驻沪办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。从组织架构上看,驻沪办先后在浙江和山东两省增设联络处;从功能方面上看,驻沪办在2016年设立香港入境事务处,2019年成立香港海事处船舶注册处。投资推广的功能也多次扩展,如今已经涵盖引才和协助内地企业出海,成立“招商引才出海专组”。
这些新增功能彰显了沪港合作的新趋势。香港驻沪办是特区政府驻内地5个办事处里唯一设有推广船舶注册的,这背后是沪港航运合作动力——上海洋山港是全球第一大港,香港也正持续努力提升航运航空中心的地位,特区政府期望与上海加强合作,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为内地企业提供优质而多元化的航运服务。至于成立“招商引才出海专组”,则源于李家超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提到“加强招商引才力度”,而上海长期以来是人才与项目的大码头。
“这几年我们在集中对接华东地区政府的基础上,进一步通过双城网络,在沪港人组织、文化团体、教育机构等的支持下,促进更多两地合作。”蔡亮特别提到在沪港人群体,后者对推动香港各界与上海互联互通,起到非常大的作用。“这些香港朋友长期在上海工作生活,上海、香港都是他们的家。”她很感慨,“如何让两个家之间有更好合作,在沪港人正在非常用心地做好这件事。”
香港帮助内地“出海”企业避坑
国家如今日愈开放,香港该如何保持开放优势?这个问题成为沪港合作的必答题。
肉眼可见的案例是,过去上海游客去香港的第一件事是“买买买”,如今这一场景早已不再。放在上海企业“出海”同样如此。“内地企业可以直接走出去,那它们为什么要经由香港呢?”蔡亮问。
特区政府为此在积极应对新形势。如今,举办以顶尖文娱活动为代表的“盛事经济”,取代简单的奢侈品购物,成为香港快速提升经济发展活力、打响城市品牌效应的关键一招。同样,“香港也在积极丰富内地企业‘出海’的工具箱,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。”蔡亮表示,内地企业可在香港进行跨境结算、汇款和融资等,并聘用香港会计、法律等专业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拓展海外市场,同时通过香港推广优势,对接全球买家,打造国际品牌。
蔡亮也用“节流开源”来形容香港的价值所在。所谓“节流”,就是内地企业经香港“出海”可以少走弯路,因为香港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专业服务机构,可以帮助内地企业“避坑”;至于“开源”,香港的高度国际化,帮助企业便捷地接触世界。此外,香港有国际化形象及开放的金融环境,让其成为联通内地与世界的“超级联系人”和“超级增值人”。
今年5月,李家超首次带领香港与内地企业一起出访,赴卡塔尔、科威特开展商贸考察。上海不仅参团企业数最多,而且成果最丰富——5家企业共签署8项合作备忘录。
上海企业有技术、有高效产能,香港方面有通道、有专业服务,这或许就是未来沪港合作的新机遇。蔡亮相信,在沪港合作会议机制基础上,“东方明珠”可以携手“东方之珠”走出去,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,共同为国家发展做贡献。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