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吕会生
提起呼和浩特的文旅版图,人们总会想到32个新潮地标。其中,转角巷无疑是一个亮眼的存在。但谁能想到,这里曾经只是一条普通的小巷,如今却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点和休闲社交聚集地。而这华丽转变的背后,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——转角巷项目主理人侯帅。
“现在,‘假日经济’‘夜经济’已成为年轻群体新的消费场景,而市场的消费活力首先就要体现在年轻人的消费活力上。”来到呼和浩特市已10年的山西忻州人侯帅,与转角巷的故事便由此展开。
在侯帅的记忆中,2023年以前的转角巷,只是夹在回民区维多利商厦、维多利购物中心、振华广场之间一条凌乱凋敝的旧通道。每到冬天,凛冽的寒风刮过,穿行此处的路人只能裹紧衣服,加快脚步。
“从价值主张到价值呈现,转角巷华丽变身仅用了不到100天,堪称奇迹。”谈起那段紧张又充满激情的日子,侯帅感慨万千,“当时,回民区委、区政府以及公司股东均对该项目期待很高,但时间短、任务重,从规划设计、施工建设,到招商运营、开街活动,所有工作都要求在100天内完成。”
面对巨大压力,侯帅和团队坚定信念,埋头苦干。“施工中,相关部门和我们与商户展开了高度的协调配合,大大小小的协调会更是开了几十次。大家全力以赴,几乎以项目为家,每天工作到深夜。”侯帅说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23年7月14日,转角巷顺利开街。
开街后,转角巷的热度持续攀升,日均客流达4.5万人,日均销售额达40多万元,日均单店销售达6000多元。这里汇聚了众多青年创业者,他们在这里开设小店,实现创业梦想。街区还为青年创造了300余个就业岗位,直接解决1000余人的就业问题。
在转角巷的规划设计上,侯帅和团队成员独具匠心,巧妙融合了北疆文化和全国优秀潮流特色文化。引进的商铺既有瑞幸、喜茶等全国连锁店,也有德顺源、格日勒阿妈等本土特色连锁品牌,形成独特的商业魅力。
2022年,呼和浩特市成为全国首批、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。围绕“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、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”的目标,在呼和浩特市团委的指导下,侯帅带领团队在转角巷组织开展了校园歌手大赛、转角巷大舞台以及系列相亲活动,而最近引进的草垛拳击等活动更是深受年轻人喜爱。此外,转角巷还经常举办美食音乐节、二次元文化节等各类青年文化活动,并且不定期组织青年商户开展小吃选品、店面陈列、线上引流等培训活动。
“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,不仅充实了青年的业余生活,更促进了青年之间的交流互动,增强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。”侯帅说。
两年来,在呼和浩特市团委、回民区团委的支持下,侯帅带领团队进一步拓展青春版图,建设了青年发展型街区、场馆、驿站、教育实践基地和地铁“青春快线”等青春主题场景,开展了一系列文娱活动,让青年人以青春视角融入呼和浩特,爱上这座城市。
如今,一个个创业奋斗的故事在转角巷不断上演:90后创业青年刘小平曾是街边的地摊小贩,入驻转角巷经营宋曼烤串后生意火爆,成为转角巷的销冠,每天最高能卖2万多元。现在,刘小平已在转角巷开设了第二家店,实现了从个体户到公司经营的转变。侯帅还为一位家庭困难的女孩免费提供了一个摊位。如今,她白天上班、晚上摆摊,经济状况大为好转,人也变得积极乐观起来……这些鲜活的案例,成为激励侯帅和团队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。
对于转角巷的成功,侯帅分析:“转角巷的开街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。当时呼和浩特缺乏成规模的、以集装箱形式为载体的户外潮流步行街,市场需求旺盛,回民区委、区政府给予了优厚的招商引资条件,我们团队也具备从街区设计规划到招商运营的全链条能力。”
侯帅期待更多的青年来转角巷创业、就业,更多的市民、游客来这里品尝美食、打卡、参加活动、邂逅美好。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